【省内】2016年长沙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长沙市统计局http://www.hntj.gov.cn/tjfx/sxfx_3488/zss_3489/201703/t20170321_622099.html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2016年,市委、市政府以《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部门协作、深化服务、狠抓落实,全市新材料产业呈现规模持续扩大、聚集效应凸显、运行质量提升的态势,但仍面临发展不均衡、产业配套不完善、资金压力增大等挑战。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经企业申报,省统计局、省经信委审核认定纳入新材料报表的企业144家,比上年净增24家,其中新材料产值过10亿元企业29家,比上年增加9家;过1亿元企业93家,比上年增加17家。从产值规模看,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7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个百分点,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
2、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从地区分布看,园区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16年,园区拥有新材料企业111家,占全市的77.1%;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1681.13亿元,占全市的97%。其中,望城经开区依托晟通科技、金龙铜业等骨干企业,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568.04亿元,占全市的32.8%。浏阳经开区以蓝思科技、丰日电源等企业为代表,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511.55亿元,占全市的29.5%。长沙高新区依托杉杉新能源、科力远新能源、金瑞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207.47亿元,占全市的12%。其它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过100亿的园区还有宁乡经开区和宁乡高新区。
从行业分布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主导地位。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达64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市新材料产业的比重为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新材料产值532.9亿元,增长18.5%,占全市新材料产业的比重为3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230.18亿元,增长2.2%,占全市新材料的比重为13.3%。
3、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一是产品销售良好。全市新材料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销售逆市上扬。2016年完成新材料产品销售产值16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二是“去库存”效果明显。全市新材料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合理控制企业产成品库存,提升了运行质量。企业期末库存量比上年下降37.5%。三是科研投入力度加大。长沙新材料产业企业重视技术研发,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109家新材料企业是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新材料企业的比重达75.7%。2016年长沙新材料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2%。从人力资源看,2016年长沙新材料企业专业技术人员9567人,比上年增长34.4%。
4、非公企业引领发展。从企业控股类型看,全市新材料企业中,120家是非公企业,占比达83.3%,共实现新材料产品产值160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对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9.2%,拉动增长13.9个百分点。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1、“一企独大”现象明显。长沙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一企独大”现象。2016年,蓝思科技、晟通科技新材料产品产值占全部新材料产业产值的比重均超过20%,而蓝思科技、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三家企业占全部新材料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5%,对全市新材料产业的增长贡献率达70.9%。“一企独大”现象的形成,往往与地域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有关,在形成时间上也具有长期性,但也反映了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思维。这些“一枝独秀”的企业,在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形势下,往往能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一旦遭遇宏观政策调整,或者市场形势不佳,就会给经济运行带来风险。
2、协作配套水平较低。长沙新材料企业间尚未形成密切的产业关联生态,上中下游产业链不完善,市场供需互动性差,产业整体发展缺乏合力。一是大多数新材料企业相互之间关联度不高,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材料应用终端企业与新材料行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交流与融合渠道,新材料上中下游企业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协作,配套率太低。二是在本土市场培育方面,生产与应用脱节。如杉杉能源2016年生产超过10000吨的先进储能材料钴酸锂全部销往省外和国外,但工程机械企业所需要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大部分来自外地。
3、资金紧张状况凸显。新材料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成熟,新材料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根据对新材料企业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企业反映资金问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此外,原材料成本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和市场资金回笼慢对企业流动资金造成较大压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三、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依托园区,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和宁乡高新区三大国家级材料产业集聚区优势,加强引导,实现资源聚集和共享,促进企业高效发展、集约发展。一是推动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长沙高新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主要发展储能材料、碳材料,望城经开区(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发展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材料、磁性材料,宁乡高新区(国家级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发展储能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围绕主导产业搭建公共平台,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产业聚集能力。二是抓配套强化产业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企业,重点强化完善储能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绿色建材和磁性材料等6大产业链,进一步促进长沙新材料产业发展。
2、培育市场,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本土市场培育。搭建重型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长沙特色产业与新材料企业交流与融合的有效渠道,鼓励优先选用本土新材料产品,实现企业间相互合作,协调发展。二是推进产业链招商。采取“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的产业链招商方式,引进和发展上下游配套项目,完善产业协作网络,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三是推动产业联盟建设。整合创新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形成新材料为主体、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配套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产业内企业间的协作配套。
3、拓宽渠道,缓解产业资金压力。一是用活政府产业基金。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撬动社会资金对新材料产业的投入,并加大对储能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绿色建材和磁性材料等6大产业链发展的支持作用。二是增强银行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合新材料产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增强银行资金支持。对于新材料产业的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信贷资金,采用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提供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引导民间风险投资。加强管理和服务,挑选基础实、技术优、前景好的项目做好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积极向社会推介,鼓励引导并支持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