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5-04-17 16:02 来源:常德市统计局综合科
阅读次数:
字号:【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六大攻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9亿元,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01.1亿元,增长4.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42.0:45.5调整为11.7:44.1:44.2。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65.5%和3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个、3.7个和1.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4%。

全年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任务 24项。市三中“特立体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26场,服务家长8103名;完成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464人;完成普惠托育服务“护蕾”行动,新增普惠性托位50个;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到90元/月·人;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标准提高到1150元/月、1600元/月;城市低保达到700元/月,农村低保达到5400元/年。完成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4000人;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70户;完成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0名;城镇新增就业4253人,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数字服务县市区全覆盖,“三合一”事项20项;完成4个助餐点建设运营,完成16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爱晚”老年学校形象进度达到100%;法律援助案件225件;完成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新增上线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惠民便企示范应用场景和高频特色服务事项超过7个,企业和群众办事纸质证照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办结率提升至90%以上,完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个;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2套;完成32.7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新增蓄水能力33.8万方;完成2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完成常德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 6 项。城镇新增就业4253个、失业人员再就业2728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4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7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00个;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0张、新增社区(村)养老床位10张、家庭养老床位50张;新增路外停车位203个、路内停车位252个;新建城区公厕1座,新建农村户厕283户,新建农村公厕4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台。

二、农  业

初步测算,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14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2%。

农作物播种面积64.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94万亩,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57万亩,增长1.0%。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产 品  名 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38000

1.5

其中:稻  谷

130400

1.4

玉        米

300

102.7

豆        类

1417

2.6

薯        类

3813

-6.7

油        料

28998

-0.7

其中:油菜籽

27058

-1.1

棉        花

1978

8.9

蔬        菜

106409

3.3

水        果

34902

5.7

其中:柑  橘

24053

6.3

茶        叶

150

2.9

全年主要家禽及牲畜产量如下:

名  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牲猪全年出栏(万头)

65.27

-1.1

出栏牛(万头)

0.50

2.0

出栏羊(万只)

3.38

-25.2

出笼家禽(万羽)

200.44

-29.4

禽蛋产量1.74万吨,下降17.1% 。水产品产量3.15万吨,增长2.9%。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33733台,比上年增加291台;总动力23.9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75万千瓦。年末耕地面积26.8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2.88万亩。农业用电量4814万千瓦时,增长1.4%。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8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5.11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91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1.1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精制盐87.84万吨,增长1.1%;水泥7.15万吨,增长0.6%;车桥4.70万根,下降55.4%;纱2.30万吨,增长21.9%;饲料12.77万标吨,下降14.1%;化学药品原药10928吨,增长100.1%。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4亿元,下降5.6%。年末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2.2亿元,下降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57.3%;非国有投资增长18.8%,民间投资增长29.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1%。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1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6%;民生投资下降56.3%;生态投资下降1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9.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0万平方米,下降13.2%。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增长3.2%。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6亿元,增长6.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2亿元,增长0.3%。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8.2亿元,下降5.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4.1%。实现公路、水运货运量423.5万吨,下降2.8%。货物周转量60834万吨公里,下降16.5%。实现公路客运量293万人,下降4.1%,旅客周转量9120万人公里,下降15.4%。境内公路全程总长558.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65公里,国道4.76公里,省道106.32公里,县道27.92公里,乡道167.98公里,专用公路1.69公里,村道213.90公里。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22896辆,下降2.6%。本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96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亿元,增长2.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8亿元,下降1.2%;电信业务总量1.86亿元,增长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4万户,增长2.9%;宽带网用户8.27万户,增长7.2%。

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增长18.8%。国内旅游人数257.8万人次,增长18.2%。年末拥有国家旅游等级区(点)6家,其中4A级以上2家。旅行社3家。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08.16亿元,增长2.4%;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715万美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069万美元,下降49.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亿元,下降26.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亿元,下降4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1亿元,下降4.9%。税务局完成各项税收入库6.03亿元,增长21.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5.3亿元,增长7.1%。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5.8亿元,增长9.6%,住户存款余额184.0亿元,增长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3.7亿元,增长5.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8.9亿元,下降4.8%。年末拥有11家保险机构,全年各项保费收入3.78亿元,增长6.5%,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84亿元,增长35.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1所,在校学生14451人,招生3333人,毕业学生3626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960人,增长3.0%;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2326人,增长1.6%;初中学校7所,在校学生3470人,下降5.8%;普通小学17所,在校学生7418人,下降6.1%;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6人,下降8.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835人,下降20.5%。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7个,在校学生2445人,下降4.2%。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8所。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1.2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212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6.2%。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专利申请65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授权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4亿元,下降14.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个。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总计1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家,妇幼保健院1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3个,村卫生室94个,其他卫生健康机构1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4人,注册护士752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2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4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535张,其中医院床位1141张,乡镇卫生院床位24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9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52张。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9万人,年内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0项次。年末拥有体育场地215个,其中体育馆2个,运动场28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25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森林覆盖率17.8%,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1.6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7891公顷。平均年降水量1152.8毫米,增长28.8%。

全社会用电量7.98亿千瓦时,增长0.4%。其中工业用电量4.69亿千瓦时,下降4.8%,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85亿千瓦时,增长10.4%。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4.8%。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9起,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93人。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居民总户数9.04万户,总户籍人口2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6万人,乡村人口9.9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1.09万人,女性人口10.70万人。按年龄分,0-17岁2.70万人,18-34岁3.19万人,35-59岁8.96万人,60岁及以上6.9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08万人,死亡人口0.18万人。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3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5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5元,增长5.8%。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654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017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33元,增长4.8%。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32万人,离退休人员4.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7.56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2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参加失业保险2.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0.0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76万人。

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27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846.4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433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896.72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44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086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44.7万元,筹集社会公益金350.4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8.9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