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桃源县2015年春耕备耕情况,把握今年农业生产形势,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依据,3月2—4日,桃源县统计局农调队与县农业局一道组织专门调查组在车湖垸乡、盘塘镇、漆河镇、双溪口乡等乡镇抽取了10个村100个农户,采取农户家中走访、田间地头攀谈、资料分析汇总等调查方式,了解到当前春耕生产的现实情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主要特点
1.农作物种植意向略有变化。受近两年棉花价格下降,生资价格上涨,种植效益跌落的影响,今年桃源县主产棉区乡镇农民棉花种植热情不高,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棉花播种面积将出现下滑。在老棉区乡镇调查的农户对2015年种什么普遍持观望态度。粮食价格虽然稳中有升,但经济效益不高,对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不大,加上劳动力缺乏,出现部分农户自愿将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的现象。因此,预计全县今年农民的扩棉力度会下降,水稻面积增加幅度不会很大,只要我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提高粮食种植效益,粮食面积可以维持去年的水平。部分农户索性以不变应万变,恢复原来种植玉米的习惯, 玉米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双溪口乡的玉米种植面积估计从2014年的6000亩将增加到10000亩。
2.备种备肥热情呈现高低两层次。桃源县2月3日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各乡镇也尽早做好了宣传发动,并积极安排春耕备耕工作。调查中发现,现今大部分种植大户家中一般都已备种备肥,春耕生产氛围较浓,其原因是农资价格波动不大,以尿素为例,当前价格为1750元/吨,与去年同期比略低。而大部分种植面积不大的农户使用农资都是随用随购,在生产之前一般不开展备种备肥工作,其原因是农资网点健全。随着农村农资经营网点的不断健全和服务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农户都可以在家门口采购到农资产品,并且随着农资市场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剧,大部分农户可以赊销到农资产品,并送货上门,加大了农户对农资经营店的依赖性。
二、当前农业生产情况
桃源县今年油菜普遍长势良好,未发现病虫害,部分农户正在进行除草等田间培管工作。如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性天气,今年油菜生产丰收在望。早稻、棉花生产部分农户正在备耕,蔬菜耕作已经开始。
三、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总的形势看好,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部分农户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生产能力相对低下,种植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不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2、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总体有待提升。一是农资品种多乱杂。从调查情况看,复合肥品种50多个,早稻主打品种20个,双晚和一季稻品种在80个以上,玉米品种20个以上。二是种植模式粗放。怎样合理施肥、怎样抓住时机施药,真正懂行的种田人不多。调查中,漆河镇一承包大户说道,因去年水稻稻瘟病爆发成灾,造成10万元的亏损。
3、种粮压力大,面积很难有所突破。一是种粮的效益比较低,农民不愿种粮。按一季稻每亩1000斤计算,除去物化成本390元(种子40元、肥料200元、农药100元、灌溉50元)和人力成本330元(耕地150元、打药100元、收割80元),每亩仅有利润150元左右。二是灌溉条件受限制,无法种植水稻。因堰塘和沟渠淤积,水田无法种植水稻,无奈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三是部分农户出现改双季稻为一季稻意愿。近几年在政府办点示范带动下,双季稻面积有所增加,但一年下来费力不增产增收,导致连续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有所减退。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的惠民政策,鼓舞全县农民的生产信心,主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加强农业科技下乡培训力度。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比如对种植品种选择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驾驶操作、维护保养、故障排查、农机安全生产等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服务下乡活动,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3、加大农户发展订单种植的引导力度。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农户对发展高效作物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应注意适当引导,鼓励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避免一哄而上,生产面积过大而导致收购价格过低,造成农户经济损失,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