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链物流发展概况
石门县属于农业县,近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产品流通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销售产值、外贸出口、市场对接、品牌建设、营销主体五突破。但受制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石门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冷链设施的企业少,目前仅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建有冷链设施,开展了冷链加工、贮藏与配送;同时,冷链物流的品种少,目前仅有柑橘、茶叶、鲜鸡肉三个品种开展冷链物流,且只有部分冷链物流指标达到国家规划标标准,2013年石门县柑橘、茶叶、鲜鸡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8%、80%,冷藏运输率分别为8%、10%、90%,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为12%、2%、5%,与国家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农产品生产情况及冷链物流库容需求测算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石门县2013年粮食总产量25.72万吨,其中稻谷产量13.8万吨。油料作物产量4.66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4.57万吨。蔬菜产量18.26万吨。水果产量28.8万吨,其中柑橘产量27.98万吨。茶叶产量8298吨。2013年肉类产量9.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98万吨。水产品产量1.53万吨(鲜鱼产量)。家禽出笼1991.25万羽,家禽存笼1053.48万羽,其中鸡存笼985.66万羽,禽蛋产量2.11万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91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2013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170家,成员数1.7万个。
冷链物流库容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链物流主要针对果蔬、肉类及蛋品、水产品。目前,全县蔬菜产量18.26万吨,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天500克蔬菜计算,商品率为48.12%,商品量8.79万吨;水果产量28.8万吨,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天150克水果计算,商品率为90.31%,商品量26.01万吨;肉类产量9.6万吨,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天75克计算,商品率为85.42%,商品量8.2万吨;蛋品2.11万吨,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天37.5克计算,商品率为66.82%,商品量1.42万吨;水产品产量1.53万吨,每农业人口每人每天50克计算,商品率为39.22%,商品量0.6万吨。果蔬、肉类及蛋品、水产品商品量三项合计为45.02万吨。如果冷库平均周转天数为1个月,年平均周转次数12次,则全县需要冷链物流冷库总容量3.75万吨。
三、现有冷链物流设施情况
目前,全县建有冷链设施的企业共有5家,都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企业,其中从事活鸡屠宰加工企业1家,从事柑橘鲜果加工企业3家,从事茶叶加工企业1家,以上企业在各自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都具有代表性。5家企业中冷链设施建设规模较大且较齐全的企业为湖南湘佳物业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现有冷冻仓库700平方米,可冷冻鲜鸡450吨,拥有冷藏仓库1400平方米,可冷藏鲜鸡800吨,拥有冷链运输车辆30辆。3家建有冷链设施的柑橘加工分别为湖南杨氏鲜果有限公司、湖南盛节节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石门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杨氏公司建有鲜果冷藏保鲜仓库1500平方米,可储存鲜果1800吨。盛节节高公司建有鲜果冷藏保鲜仓库400平方米,可储存鲜果600吨。金湘源公司建有鲜果冷藏保鲜仓库5400平方米,可储存鲜果0.4万吨。湖南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建有冷藏保鲜仓库100平方米,可储存鲜果100吨。以上合计,冷库总容量0.78万吨,冷链运输车辆30辆。
四、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从以上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和现有冷库容量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相差4倍,发展冷链物流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从长远着手、从实际出发,加快冷链物流发展。
1、加强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食品冷链运输建设应实现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三方联动。政府应积极营造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在资金投入上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税收政策、融资环境等方面鼓励农产品规模化经营,推进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制度。行业组织应积极配合政府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标准;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食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2、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物流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和食品物流的效率。
3、完善冷链质量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物流冷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推行物流设施、物流工具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