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桃源县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2016-10-09 16:14 来源:桃源县统计局 作者:王丽君
阅读次数:
字号:【
    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桃源县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乡镇统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建设轨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乡镇统计仍然存在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解乡镇统计工作现状,找出乡镇统计问题,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工作,近日,桃源县统计局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的形式对全县28个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桃源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全县现有28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8个,乡村人口超过8万人的乡镇有2个,3—4万人的乡镇有12个,1—2万人的乡镇有14个。
   (一)统计人员队伍建设。28个乡镇共配置统计员28人,其中女性统计员17人,占61%,所有统计员均为兼职人员。
从年龄段看,20岁—29岁的人数有18人,30岁—39岁的人数有7人,40岁—49岁的人数2人,50岁及以上的人数有1人,四个年龄段的人数分别占64%、25%、7%、4%。
    从文化程度看,大学本科19人,大学专科7人,博士1人,中专1人,文化程度梯度人数分别占68%、25%、4%、4%。
    从身份性质看,公务员13人,事业人员14人,聘用1人,各自占比重46%、50%、4%。
   (二)乡镇统计体制双重管理。桃源县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模式,即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统计部门的指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
   (三)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规范。近几年,县局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统计基层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28个乡镇均已建立“统计工作站”配齐了电脑、打印机、资料柜。同时,县财政对每个乡镇拨付统计专项资金1-2万元,其中4个规模较大的镇各2万元。但由于乡镇管理模式混乱,部分工作站都没有将业务部门配置的办公设备运用于统计工作,导致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差,设备陈旧,乡镇统计工作的效率不高。
   (四)乡镇统计人员任务繁重。县级绝大部分统计调查均需要布置到乡镇,农业、工业、投资、劳资、商贸服务业、城乡居民收入等专业的常规报表的上报,还有联网直报和农村抽样调查(畜禽监测、粮食监测、人口抽样等),指标多、时间紧,普查年份还要参加各类大型普查,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加重,这些专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琐碎的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党委政府布置其他中心工作,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类普查和临时调查,乡镇统计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五)乡镇统计服务不到位。目前,全县乡镇统计工作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初级数据汇总整理上报阶段,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几乎一片空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乡镇统计人员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乡镇统计专兼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计工作经费和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开展,统计调研和专题分析形同虚设,谈不上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统计人员,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据统计,全县28个乡镇统计员中,2015年才从事统计工作的有16人,占乡镇统计人员的57%,个别乡镇统计员在2016年就有2次人员变动。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势必造成统计资料缺失,数据不能衔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据了解,人员变动有多种原因,除部分统计人员因工作能力强得到提拔外,更多的则是因为统计工作任务重、枯燥、没有成就感而调换岗位。
   (二)部分乡镇分管领导不够重视。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乡镇统计工作服务上级统计部门,对乡镇政府和企业没有多大作用,开展普查和日常调查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向地方政府索取多、贡献少,在思想上对统计工作不重视,“要数时找统计”,对统计工作和统计工作人员不够关心和支持,没有把统计工作真正摆上位。
   (三)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上报报表不及时。部分乡镇统计员忘记上报报表情况时有出现,直到县统计部门催要报表时才仓促的收集报表,填报数据;二是审核把关不严。部分统计人员对上报的数据没有经过认真审核,有的上报数据甚至与去年同期数据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是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头绪多,身兼多职,既搞统计又要包村或其他对口工作,临时工作不断,经常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这大大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岗位职责划分,为统计工作提供保障。乡镇统计员一职由人事部门统一明确,每个乡镇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承担乡镇综合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全部统计资料及运用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把关后,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二)争取领导重视,努力提升统计工作地位。乡镇统计工作体现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成效,个别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建议把乡镇统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让乡镇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统计工作,竭力创造良好的乡镇统计工作氛围,促使乡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有效改善乡镇统计工作环境,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站的地位,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站的作用。
   (三)不断加强统计业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加强统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对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通过办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统计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业务能力。二是市县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技能。三是乡镇统计人员也要统筹安排、自我加压,做到持证上岗,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为领导当好参谋。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