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15年,石门县规模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最直观的表现是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速逐渐放缓,呈明显下行趋势。
2010年-2015年石门县规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 | 企业个数 | 总产值(亿元) | 产值增速% | 增加值(亿元) | 增速% | 全市排名 |
2010 | 110 | 95.91 | 47.5 | 30.8 | 31.2 | 5 |
2011 | 102 | 146.05 | 58.3 | 44.4 | 26.4 | 3 |
2012 | 114 | 175.93 | 25.2 | 51.72 | 15 | 5 |
2013 | 128 | 231.18 | 30.2 | 66.3 | 16.1 | 2 |
2014 | 122 | 200.98 | -12.5 | 57.7 | 3.5 | 9 |
2015 | 103 | 221.97 | 14.8 | 62.8 | 11.8 | 5 |
一、发展成效
1、规模工业生产总量增长较快
2010年到2015年,石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从95.91亿元增加到221.97亿元,总量增长了131.4%,年平均增速达18.3%; 规模工业增加值从30.8亿元增加到62.8亿元,增长了103.9%,年平均增速达14.3%。
分轻重工业看,2010年到2015年,规模工业轻工业产值从32.39亿增加到111.01亿,增长了242.7%,重工业产值从59.84亿增加到110.96亿,增长了85.4%。
分经济类型看,5年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从49.57亿元下降到30.32亿元,在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从51.7%下降到13.7%,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之外的经济类型企业产值从42.67亿增加到191.64亿,增长了349.1%。
从经济效益上看,5年间,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90.86亿元增加到220.86亿元,增长了143.1%,应交增值税从1.86亿增加到4.85亿,增长了160.8%,利润总额从3.97亿增加到2015年的9.53亿,增长了140.1%。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39.64亿增加到2015年的128.56亿元,增长了224.3%。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0年的26.3:37.7:36.0调整到2015年的17.7:41.2:41.1,工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结构更加优化。
2011年到2015年,轻工业占产值比重分别为0.43%、0.45%、0.47%、0.48%、0.50%,重工业占产值比重分别为0.57%、0.55%、0.53%、0.52%、0.50%,轻工业比重逐年增加,重工业比重逐年降低,工业生产更加注重民生。
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从2010年的73.6%上升到2015年的88.8%,亿元企业个数从19家发展到65家,亿元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从2010年的63.5%上升到2015年的89.9%,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
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010年的24.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48亿元,增长了84.8%,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高新工业增加值从7.45亿增加到11.42亿,增长了53.3%,涉及到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量和质都有较大提高。
3、 行业发展凸显资源优势
经过5年的努力,在2010年的22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大类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有10个大类与本地资源优势相关,包括到2015年底工业产值总量排名前3的行业大类,第一大类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15年产值38.51亿元)、第二大类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31.91亿元)、第三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30.09亿元),分别占当年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17.4%、14.4%、13.6%。
从2010年到2015年,县规模工业中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产值从23.55亿元增加到86.36亿元,增长了266.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5.53%上升到2015年的38.91%,其中茶叶加工产增长了631.3%,柑橘加工产值增长了333.2%。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产值从2010年的0.3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3亿元,5年增长了1287.2%,是所有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大类。
二、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1、发展速度逐年放缓
2010年-2015年全县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1.2%、26.4%、15.0%、16.1%、3.5%、11.8%,增长速度以平均每年3.9个百分点的幅度回落,整体发展呈逐年放缓趋势。这种放缓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点,增加值增速只有个位数的3.5%,虽然在2015年因国家调结构、稳增长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规模工业增速回升到11.8%,但与2010年的31.2%的高增速相比,回落了19.4个百分点,回落趋势非常明显。
2、传统产业处境艰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紧缩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2010年到2015年间,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两个传统行业大类彻底从规模工业中消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和竹木藤棕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四个行业大类产值呈负增长,累计增速分别为-51.9%、-44.5%、-67.4%、-6.23%。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值总量从2010年的行业大类排名第一位跌至2015年的第5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总量从2010年的第六位跌到了2015年的倒数第六位,并且处于继续下行态势。行业中类中,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制品制造、造纸、工艺美术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电子元件制造等6个行业中类退出规模工业,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饲料加工、人造板制造、肥料制造、水泥制造、电力生产等6个行业中类产值呈负增长,增速分别为-51.9%、-24.8%、-44.5%、-23.9%、-11.8%、-6.2%。
3、规模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5年来,亿元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企业队伍却没有壮大,新入规企业不多,净增企业更少。2010年有规模工业企业110家,发展到2015年只有103家,净减7家。规模工业企业发展高峰的2013年曾经有128家,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从2013年以后入规工作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2014年,全县出规工业企业多达22家,而新入规的企业只有2家,一年净减少20家。由于国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很高,符合规模工业条件的拟入规企业难找,给规模工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思考和建议
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以国家供给侧改革和“稳增长、调结构”政策为契机,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象重视民生一样重视工业发展,落实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实减轻企业负担,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正视和理解工业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支持企业主投资办厂,形成“工业兴我荣,工业衰我耻”的工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2、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在资源性企业普遍开始走下坡路的今天,应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工业经济从以“土地、资源、劳动力” 为主的“要素驱动”逐步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创新驱动”过渡,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高效、能影响到全县工业发展进程的企业落户石门,为石门县规模工业发展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3、做好规模工业企业的入规纳新工作
对全县新建成投产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把那些符合标准的未入规企业一个不漏地找出来进行入规申报。对“四下”老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将那些已经得到较大发展且符合规模企业标准的“四下”企业找出来进行入规申报,由“四下”升级为“四上”,并给规上企业一些适当的地方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做大做强的机会,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转型提质升级,促进县域规模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