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情况及成效
按照《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二类)》对桃源县全面小康进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桃源县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84.7%。考评的23个指标中,实现程度达100%有13个,达到90%的指标有3个,达到80%的指标有2个,未达到60%的有2个指标。
(一)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71.4%.在这中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均超过目标值,实现程度为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535元,实现程度为70.1%;人均财政总收入为1920元,实现程度为58.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7.1%,实现程度为83.9%;结构指数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7%,实现程度为8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6%,实现程度为48.2%;城镇化率37.4%,实现程度为62.4%;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41.2%,实现程度仅为16.5%。
(二)人民生活:2016年,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总体实现程度为89.2%。其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已达到或超过小康目标值。人均储蓄存款实现程度为90.1%;居民收入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现程度分别为72.5%、76.6%。
(三)社会发展:整体实现水平为98.1%,其中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分别达到小康目标值,实现程度为100%。教育发展水平实现程度为92.9%。
(四)民主法治: 2个指标,为城乡居民整体和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度为100%。
(五)生态文明:整体实现程度为99.1%,有3项考核指标,单位GDP能耗及绿化水平都大幅度超过目标值。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为98.4%,两个细化指标城镇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达标率未达到目标值,分别为93.7%、96.7%。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桃源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明显进步,但受产业结构、发展基础、收入增长等方面的影响,与湖南省委省政府所定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经济发展指标是短板。在整个小康指标数据中,经济发展占权重是最重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结构指数是最难实现的,2016年桃源县人均GDP增速仅为 7.7 %,人均财政总收入的增速为 6.1 %,要在2017年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值,必须加快发展,补齐短板。
(二)经济结构不够合理。2016年,桃源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3:34.3:39.4,与2015年26.5:35.4:38.1相比,二、三产业有所提高,但是产业发展层次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素质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目标值的一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只有目标值的16.5%,这反映出桃源县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力度不够,工业集聚度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太少,农产品加工仍然是粗放型发展。
(三)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虽有所增长,但仍与目标值有一定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25362元,与目标值35000元,接近相差100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261元,与目标值16000元,相差3739元。
三、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与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攻坚战,只有坚持抓关键、明重点、补短板,进一步加大全面小康建设的力度,才能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一)在经济发展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支撑是基础。一是以工业理念为指导,加快农业现代化。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理念。用好“特色县”政策,发挥“富硒县”优势,推进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电商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进一步培强产业龙头,打响“桃花源富硒”、“桃源红茶”等品牌。二是以园区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创元工业园转型升级,打造省级再生铝循环示范园。加快漳江工业园提质改造,实行产业培育,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实施“3315工程”。大力扶植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创新创业团队。三是以提升功能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住宿餐饮、休闲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物管家政、电子商务、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和城市综合体,不断繁荣城乡经济。
(二)在民生改善上办实事。一是实施。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严格落实贫困村工作队驻村、贫困户干部结队“帮扶两覆盖”,力争年内42个贫困村摘帽,31085名贫困人口脱贫。实施产业扶贫,积极发展旅游开发、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做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落实就业帮扶、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优惠措施。三是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低保、优抚对象等群体救助,完善社会保障的托底功能。
(三)生态文明上求实效。启动全国首个负碳县创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桃源的田园山水,推进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望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两区三园”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全面取缔城镇规划区内规模养殖场,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更蓝的天、更清的水、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