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大力推进产业立县、开放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全县规模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生产运行主要特点
1.生产运行平稳增长
2018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5家,年内新增21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稳中向好态势延续发展。全年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8.92亿元,增长9.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8.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县中处于居中靠前的位置。
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93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产值135.99亿元,同比增长15.4%,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7.4%,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10.3%,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2%,比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回落134.4个百分点。
2.骨干企业运行良好
2018年,全县有8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亿元企业数占规模工业总数的61.5%,亿元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9.8%。其中,产值达5-10亿元的企业有6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家,部分骨干企业产值同比增速均在2位数以上。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32.78%,比2017年回落3.7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比为47:53,重工业占比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全县新增高新规模工业企业4家,高新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77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高新工业增加值19.79亿,增长7.0%,高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32.5%,涉及到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量和质都有一定的提高。
4.产业投资来势较好
2018年,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9亿元,同比增长64.1%。在建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3亿元,一期投资18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有9个,包括湖南川海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年产500万吨土壤调理剂项目、湖南万标鞋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年产600万双童鞋生产线建设项目、湖南石门宝川连杆制造有限公司实施“退城进园”技改扩能项目、湖南中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工业模具及机械零件生产项目、湖南春意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万米家纺布料生产项目、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食品产业园深加工项目、石门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8000吨黑茶生产线等,这些亿元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了全县工业投资的逐渐回暖。
5.园区工业稳步发展
2018年12月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67家,占全县规模工业的49.6%,创产值171.5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6.3%,同比增长6.3%,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39.5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5%,同比增长7.6%。
6.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3.49亿元,增长8.6%,实现利税总额20.85亿元,增长45.0%,比上年同期提高40.9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15.70亿,增长64.9%,比上年提高55.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税收5.15亿元,增长6.0%,比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3个,占规模工业总数的9.6%,亏损总额1.48亿元,下降75.2%。
7.入规纳新取得突破
全年新入规工业企业21家,其中,月度申报审核有12家企业入规,年度申报审核有9家企业入规,年报规模工业工业企业达到了143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开采性企业全面萎缩。全县有煤炭开采、石膏开采、矽砂开采、磷铁矿石开采等规模企业近20家,受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资源不可再生和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萎缩,产能直线下降。201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同比下降1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下降10.3%,非金属矿开采业产值下降3.5%。到2018年底,3家煤炭企业基本关停,5家矽砂企业也出现了间歇性停产。
2.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受煤炭、钢材等行业“去产能”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企业要素成本、原材料成本、燃料成本、环保成本等急骤上升,企业总体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4.9%,虽然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生产成本仍然在高位运行,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稳增长压力较大。2018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258.92亿元,达到了工业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些老企业的潜力基本用尽,如果没有更先进的技术引进和革新,更优势的项目落地开工,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很少,加上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影响,实现稳增长目标压力很大。
三、对策建议
1.抓招引。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之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依托资源优势,紧扣支柱产业,变全面招商为选商,守住生态环保红线,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足、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招大引强,借力发展。
2.调结构。在资源开采性企业普遍开始走下坡路的今天,我们应引导工业从以“土地、资源、劳动力”为主的“要素驱动”逐步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创新驱动”过渡,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发展新型环保高效企业,注重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队伍,用科学技术来拉动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稳增长的目的。
3.降成本。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不二法门。降成本主要是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从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就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大幅度地减少企业人、财、物的浪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一是要在直接原材料和间接原材料的重量和价格上做文章,二是要在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和使用新工艺上做文章,尽可能地使用技术工、熟练工人和自动化生产。如果能将企业成本降低到70%以下,就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强服务。主要是提升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职能,对在中心城区因土地限制企业发展的,如田园磷肥、宝川连杆等企业,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新址建设进度;对于规模小缺资金少技术的企业,鼓励其走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融资的道路,利用大公司注资入股带技术的模式做大做强;对于资源性开采企业,鼓励其走资源整合的道路,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生存和竞争能力。同时以国家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落实工业发展优惠政策,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减轻企业负担,正视和理解工业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为工业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执笔:董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