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乡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9-10-10 19:13 来源:市统计局 作者:综合科
阅读次数:
字号:【

在市场与价格的双重夹逼下,安乡县农村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同时扮演着“必不可少”与“价值最低”双重角色,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发展县域经济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安乡地处洞庭湖北端,自然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适合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走农业产业化,适合我县县情的发展之路。

一、全县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安乡县第一产业主要是以传统水稻、油菜、棉花种植和鲜鱼、生猪、小家禽养殖以及部分林业、果木、蔬菜发展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化工业、医药制造业、建材生产业和部分小型建筑业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是以集聚在县城的交通运输、批发与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与房地产业,以及分布在各乡镇的贸易、乡村旅游等为主。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3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1.9亿元、61.1亿元、1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6:31.6:51.8。按照常住人口53.08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358元。

二、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全县依据地势平坦、雨水充足、四季分明、气温适宜等自身优势,努力促进传统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全县粮食、棉花、油菜、水产、龙虾、蔬菜等农产品丰富,获得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水稻棉花油料百强县称号。全县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初步显现,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83.4亿元,与农业总产值53.7亿元的比为1.55:1.0,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转化率逐步提高;以棉花和大豆、小麦以及家禽作为原材料,促进了纺织业、饲料生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生产和发展,2018年止,全县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两品一标”品牌达到33个;发展农业“稻田+”“4+X”生产模式,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这类主体达到500多家,其中省级合作社50家,省级家庭农场5家,土地集中流转49万亩,土地整村流转37个村,为农业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奠定了好的基础;为促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旅游,以“荷花节、油菜花节”两节和生态种养为突破口,农业特色产业园和示范片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农业种植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稻虾、油菜、水产”三大主导特色产业。安康仙桃村、安全汤家岗村、黄山头镇等乡镇依靠本地的田园特色、文化资源、传统民居等吸引游客,从而发展乡村旅游业。

三、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农产品丰富、资源禀赋和地势优越,但工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少,特色产业不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刚起步,三次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优质种植业通过买断式进行交易,价值较低

农民种植的优质水稻、油菜籽、棉花、小麦、鲜鱼等大宗农产品大部分通过买断式交易出去,买断式交易确实能解决我县很大一部分农户农作物难卖的问题,但是买卖的价格随市场变动,价格低,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没有任何的利益保护措施,有的农户甚至亏本出售,这种交易方式同时也制约了种植业的创新发展,使种植业未能与二、三产业形成产业链,即生产与加工、生产与销售未能很好融合,使得全县种植业的价值低廉。此外,销售渠道过窄,农产品积压严重直接挫伤种养户积极性,比如前段时间黄桃、小龙虾滞销,非洲猪瘟影响给种养户造成较大损失。

(二)对农产品的加工技术不过硬,创新程度低

人才资源匮乏、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是阻碍我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粮食、油菜、棉花、鲜鱼、木材的主要产区,全县对这些产品的开发、加工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材料资源丰富的优势,融合层次浅,深度不够。作为全县工业中最大的产业即农产品加工业,2018年其产值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80%,但现有企业中真正对本地主要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却并不多。此外,在产品创新上,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锦豪纺织公司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单一,仅仅生产一些简单棉纱,高端布匹却没有能力生产,很难带动服饰行业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值普遍较低。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只有8家,高新增加值也不多,占GDP比重不大。另外,全县仅有的几家高新企业全部布局在工业集中区内,除深柳镇和大鲸港外其它乡镇几乎没有规模以上企业,更谈不上有高新企业,各乡镇农村第二产业还是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农村产业标准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支撑不足。

(三)环境影响产业融合依然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是面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全县造纸企业已经全面关停,芦苇、林木等农产品销售更难。二是在有限的区域环境容量条件下,我县的环境约束问题有待改善。珊泊湖水质治理和污染反弹隐患依然存在;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难以达标;晋煤金牛公司因高能耗,属国家淘汰产业也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对产业融合形成不利影响。

四、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根据“一县一特、一乡一业、突出特色”的要求,在我县农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确定重点乡镇,先行规划试点

县里要成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导委员会,全面协调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要先确定一批重点乡镇进行试点,不应全面开花,要力求重点突破。要突出安乡县“油料大县”“水稻主产区”“水产品丰富”的特色。深柳镇、安丰乡、安康乡、大湖口镇、黄山头镇等乡镇产业较有基础,可作为融合的带头镇,应作为先行试点镇,并根据每个乡镇的优势和特色,规划确定重点发展和融合的产业。

(二)根据乡镇特色,集中优势融合

安乡县第一产业现状是以传统水稻、油菜、棉花种植和鲜鱼、生猪、小家禽养殖以及部分林业、果木、蔬菜发展为主。根据我县实际,可以划分五大产业区。即:优质水稻区、油料加工区、鲜鱼主产区、林果采摘区、物流中心区。可在大湖口镇建立水稻主产和水稻深加工区。在黄山头镇建立水果、林木、采摘为主的休闲水果区。在安丰乡、安康乡建立水产生态养殖区和“荷花深处、梦里水乡”等乡村旅游区,并设置乡村农家乐。在大鲸港镇建立油料加工区。在深柳镇建立大型物流区。作为产业、经济、行政的指挥中心,深柳镇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指挥“大脑”,其本身带动作用极大,应注重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的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应发展多种农业新型业态,在县城内建立农业咨询、预警、市场预测信息管理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更好地分析与预测市场,保障好农产品外流。

(三)发展龙头企业,提高第一产业附加值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最为重要。应把农产品加工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第一产业培育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良性有效发展,促进农产品进超市、上网络销售,努力构建“种养加、农林旅”发展模式,全力提高一产业增加值。各乡镇在发展本地特色农业聚集区时应想办法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农民可以以合同或者入股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能将农产品作为本地企业加工的原材料,即形成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在全县设置五大产业分区内,每个区内至少要建设一个龙头企业,从而延伸第一产业产业链,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此外,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应支持企业的落户,并给予适当的地价、税收优惠和补贴。

(四)合理分配融合时各主体之间的利益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健全各融合主体(尤其是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四种,分别是“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根据我县目前的现实情况,应采用“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与“股份式利益联结机制”结合的形式,充分提升农户与企业的积极性。并且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建立农协,充分发挥农协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纽带作用。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