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5-04-08 10:53 来源:常德市统计局综合科
阅读次数:
字号:【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经济运行难中求进、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4亿元,增长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6%;第二产业增加值1652.2亿元,增长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4.1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4%。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36.5:51.9。第一产业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0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按类别分,医疗保健类上涨2.9%,食品烟酒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0.1%,衣着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

二、农业

初步测算,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446.8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25.6亿元,增长5.5%;牧业产值289.5亿元,下降4.9%;渔业产值122.3亿元,增长15.5%。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89.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7.0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02.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8.5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83.7万吨,棉花产量4.0万吨,油料产量60.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9.5万吨,茶叶产量3.2万吨,水果产量163.5万吨,水产品产量53.5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496.0万头,比上年下降5.2%,存栏297.4万头,下降0.4%;出栏牛17.2万头,增长1.5%;出栏羊161.1万只,下降15.5%;禽蛋产量26.5万吨,下降25.6%。

全市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92个,市级2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263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4.0亿元,增长6.0%;休闲农业经营收入54.0亿元,增长5.4%。农民专业合作社9076个,增长2.0%,家庭农场30618个,增长3.7%。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358个,其中绿色食品293个,有机食品4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省级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卷烟830.6亿支,增长0.5%;铝材3.2万吨,增长4.9%;水泥1008.8万吨,下降9.3%,集成电路13.6亿块,下降19.8%,电子原件26.4亿只,增长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0.4亿元,下降0.6%;实现利润228.3亿元,增长3.2%。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8.2亿元,下降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占比22.9%,上升3.5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占比77.1%,下降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64.8%,下降7.8个百分点。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占比4.5%,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45.7%,下降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49.8%,上升5.6个百分点。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占比45.7%,下降5.4个百分点;民生投资占比5.6%,下降1.9个百分点;生态投资占比10.5%,上升3.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比20.5%,上升5.9个百分点。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54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6个,亿元以上项目本年实际完成投资下降10.4%。

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0.3万平方米,下降19.6%。商品房屋销售额164.7亿元,下降21.3%。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0.0亿元,增长5.6%。分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法人)478.9亿元,增长9.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法人)27.7亿元,增长19.8%。

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475.1亿元,增长9.8%。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2%;化妆品类增长16.8%;日用品类增长2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7.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8%;通讯器材类增长4.4%。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完成邮政快递业业务总量22.4亿元,增长1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7万户,下降0.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15.2万户,增长3.0%;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35.8万户,增长9.9%。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645.4万人次,增长11.6%;接待境外入境人数16.4万人次,增长337.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44.8亿元,增长10.0%。年末全市拥有旅游等级区(点)44家,其中4A及以上景点15家。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1749.0万美元,增长194.6%。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家。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9.4亿元,下降18.1%。其中出口75.8亿元,下降40.6%;进口73.6亿元,增长34.7%。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65.2亿元,下降45.7%;加工贸易出口10.5亿元,增长40.5%。分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1.2亿元,下降2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2亿元,下降40.0%;农产品出口12.1亿元,增长9.1%。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96.7亿元;非税收入95.4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22.1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6亿元;教育支出92.0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12.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5.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6亿元。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2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618.0亿元,增长10.9%;住户存款4055.7亿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809.5亿元,增长8.1%。分贷款对象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65.5亿元,增长11.6%;住户贷款1302.7亿元,增长0.6%。

全市保费收入共129.0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4亿元,增长5.3%;健康险保费收入13.0亿元,下降10.1%;寿险保费收入71.5亿元,下降0.3%。赔付支出59.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33.6亿元,健康险赔付3.5亿元,寿险赔付22.2亿元。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数量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8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辖区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3677.2亿元,增长29.4%。期货公司营业部2家,全年成交金额2753.3亿元,增长5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3.1万人,增长9.1%;在校学生8.9万人,增长8.2%;毕业学生2.3万人,增长9.2%。中等职业学校27所,招生1.7万人;在校学生4.5万人,下降8.1%;毕业学生1.6万人。普通高中43所,招生3.2万人,增长9.3%;在校学生8.9万人,增长4.2%;毕业学生2.8万人。初中学校223所,招生5.5万人,增长7.6%;在校学生15.6万人,下降0.1%;毕业学生5.4万人。普通小学318所,招生4.4万人,下降14.5%;在校学生29.8万人,下降3.4%;毕业学生5.4万人,增长7.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8所,招生330人,在校2604人,毕业44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62万人,下降14.8%。各类民办学校484所,在校生13.2万人。民办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3.3万人,增长31.0%。

年末全市有检验监测机构129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4.1万台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71家,特种设备数量4.4万台。组织制定地方标准5项。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101批次,抽查合格率95.9%。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年末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667家。签订技术合同1175份。全年授权专利2857件,其中发明专利51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9%,有线电视用户24.6万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1个。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986个。其中医院113个,乡镇卫生院166个,妇幼保健院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05个,村卫生室3106个。卫生技术人员42447人,其中在岗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338人,注册护士19902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共553人;卫生监督所(中心)9个,卫生技术人员107人。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3.5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数1.1万张。

全市现有体育场地9820个,运动场631个,各种训练房1139个,体育馆13座,游泳池52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2项次,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92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60万人。全年获得亚洲冠军1个,全国冠军3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森林覆盖率37.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为壶瓶山、西洞庭、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鼎城区花岩溪、桃源县望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13.4万公顷。已发现的矿种59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9种。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4.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县市区7个。

全社会用电量153.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其中工业用电量60.8亿千瓦时,下降1.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8.7%。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1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4.1万人,农村人口212.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84%,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58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1万人,乡村人口370.0万人;男性人口295.7万人,女性人口286.4万人。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42元,比上年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564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6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647元,增长4.4%。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万人。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54.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6.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8.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5.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4.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8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1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0.9万人。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2.7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2.6万张。全市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1亿元。

注:1.本公报中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