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发展趋势日益向好。临澧县旅游资源丰富,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壮大临澧美丽经济,对促进临澧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澧县旅游产业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县是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元勋林伯渠和文学巨匠丁玲的故乡,有着良好的红色旅游基础。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星光灿烂。我县蕴含了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古遗址、古墓葬等遍布全境。境内现存宋玉墓、宋玉城、申鸣城等古文化遗迹200多处,大型楚墓20多处,小型楚墓群不计其数。特别是九里楚墓群、青山崖墓、澧北特大楚城等楚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存有竞争优势。
3、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美不胜收。临澧既有湖光山色之美,又有人文风物之华。一有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如有“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满黄庭月满天”的太浮山;有水光潋艳、山色空蒙胜太湖的官亭湖;有神奇迷离、妙趣横生的溶洞群奇观;有波流清澈、平拖如练的道水风光;有轻波荡漾,渔舟唱晚的澧水风情等。二有充满情趣的乡土艺术。如我县盛行的乡村舞龙、舞狮、官亭竹马灯和荆河戏、花鼓戏、皮影戏等。三有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如流传于民间的舍家平叛报国的楚司马申鸣、天葬宋玉、浮丘子让山、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操琴过渡等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耐人回味。
4、农家乐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一是休闲农庄星罗棋布。全县有五星休闲级农庄4家,即伍大姐幸福农庄、宋玉城休闲度假中心、复船湿地旅游度假区、长湖农庄,三星、四星级农庄10家以上,特别是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复船湿地旅游度假区,基本形成了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运动体验于一体小型湿地旅游度假区。二是特色旅游产品较为丰富。戴胡子酱板系列、陈二郎有机茶油、临澧黄花鱼、临澧杂柑等享誉三湘四水;娃儿糕、麻辣藕、甜酒、和渣、米儿糖等特产小吃回味无穷,这些独特的资源为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临澧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不高,规划意识淡薄。临澧县的旅游产业开发多样,但一直未编制一个大手笔、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定位、产品布局、线路设计、客源市场目标等长期处于自然和低品位运行。
2、投入不足,开发品位不高。在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不论是财政投入还是私营企业主自行建设的,都存在投入不足、品位不高的问题。
3、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目前,临澧县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数为非专业的社会青年或者是景区附近的农村留守人员,文化水平低、社会阅历浅、自学能力差,教育培训机制尚未健全,致使服务人员不专业,景区管理人员不懂管理,酒店服务跟不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4、认识不深,部门配合不强。一是对旅游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一些部门还没有完全了解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的朝阳产业。二是对投入大、见效慢有顾虑。认为旅游业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慢,不如抓好其他短平快的产业。三是少数部门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是旅游局一家的事,没有认识到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立足“五彩临澧、沅澧福城”定位,做活山水文章,挖掘人文资源,传承地域文化,统盘谋划全县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
2、打造精品亮点。一是依托楚墓群、楚城、楚人、楚文学等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完整的楚文化主题线路。二是依托宋玉名人资源,将至今仍保存着的宋玉墓、宋玉城、看花山、放舟湖等古迹,打造成集文化休闲、诗词创作、主题餐饮、住宿娱乐等于一体的名人乡村游线路。三是依托林伯渠、丁玲等红色名人特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的核心线路。四是依托山水旅游资源,打造临澧独特乡村休闲游核心线路。太浮山休闲旅游线路。修复太浮山古遗址遗迹,恢复太浮山二十四景景观,根据各登山线路及功能结构打造北闲、南险、东野、中幽的主题路线,建成环太浮山乡村休闲旅游带;官亭湖休闲旅游线路。围绕刻木山、官亭湖岩溶地貌景观,推出溶洞观光、探秘旅游;澧水观光体验旅游线路。澧水沿岸有青山水轮泵站、青山崖墓群、望夫庙、合口大码头、合口文化中心、童山古寺、停弦古渡、复船农庄等旅游资源点,在此,可开发观光、水上体验项目。
3、拓宽融资渠道。为解决临澧县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引、争、借、融、投”等方式。一是向外引资。要有“用天下钱财”发展临澧旅游产业的胆略和气魄,出台旅游招商优惠政策,吸纳天下投资商。这是解决旅游资金“瓶颈”的主要途径。二是向上争资。临澧县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充分利用临澧旅游资源优势打好组合拳,积极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旅游开发。三是向银行借资。建议组建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以未来门票或连同其他收费权作为质押进行贷款。四是向民间融资。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旅游开发,达到全民办旅游的目的。五是加大财政投资。政府的投入是旅游开发项目投资的立足点和基础。要有重点地加大县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4、拓展市场营销。要加大对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介力度,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业的知名度。一要鼓励旅游景点采取内引外联,主动参与市场营销。二要加大网络推介力度。县政府要完善旅游信息网建设,打造网上商务平台,开辟专栏、专刊、加强对我县旅游业的宣传。
5、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旅游点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善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